行业资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铅蓄电池消费税落地:行业“不能承受之重”
行业资讯 小编 294 2024-01-15

热议许久的铅蓄电池消费税靴子落地,虽然最后确认对铅蓄电池产品缓征一年税费,但是业内仍表达了忧心。更有甚者认为,铅蓄电池消费税或是压死行业发展的“最后一根稻草”。征收电池消费税是否合乎当前该行业发展现状?征税依据的说服力到底如何?笔者梳理出事件来龙去脉,试图解读业内关注的焦点话题。

  2015年1月26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文,宣布从2月1日起,对电池和涂料征收4%的消费税。其中对无汞原电池、锂原电池、镍氢蓄电池、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全钒液流电池等免征消费税,铅酸蓄电池在12月31日前,暂免征消费税。

  铅酸蓄电池污染定性争议犹在

  此次对消费税政策的调整,是继不久前成品油消费税上调后,对消费税征收范围的又一次“扩容”。

  消费税是为调节消费而针对特定的消费品征收的流转税。对于具体的税收政策,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要“扩大征税范围,将高污染、高能耗、高档消费品、奢侈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普通的电池在生产、使用或废弃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危害,所以也属于此类。

  近年来,国家在持续关注铅酸蓄电池无序回收现状。本次免征消费税的电池产品都是节能型产品,从这一点来看,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征税的环保初衷。

  对于国家推进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的初衷,行业内非常赞同,但同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铅蓄电池并非高污染产品,以促进环保的名义征收电池消费税,似乎不太合理。

  由于过去行业发展不规范,众多非法小作坊无序生产,导致铅酸蓄电池很长时间被戴上“污染”的帽子。从2011年开始,我国电池行业内刮起了“环保风暴”,经过环保核查和《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审核,三分之二的电池企业折戟沉沙,剩余的正规企业经过技术创新、环保整治后,现在行业生产企业已经重新走上正轨。

  目前,铅蓄电池行业中存在的污染、无序状态主要集中在回收再利用环节。但是从技术上讲,现在铅酸蓄电池中95%的原材料都可以进行循环再利用。因此业内人士认为,只要政府下大力气研究、规范回收行为,强化回收领域的执法监管,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反而能够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生态发展和市场获利。

  铅酸蓄电池经过150多年的发展,技术成熟、安全、经济。目前,在正规电池企业的生产、使用过程中,已经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而在废旧电池回收方面,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均有着规范的回收流程,并且会对回收企业给予补贴或免除一定的税收。

  强征之下行业可持续发展尚存隐忧

  当前,铅酸蓄电池深处“严冬”和深度“贫血”时期,生产企业少有微利、普遍亏损,无力承受消费税。目前,全国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约200家,从企业年报和抽样调研看,微利企业占行业的32%,其利润率为1~2.5%;亏损企业136家,占全行业企业的68%,亏损总额10.5亿元。其中占全国动力电池市场份额80%的两家行业龙头企业——天能和超威集团分别亏损3亿元和0.28亿元,约占全行业亏损额的31.75%。

  从政策内容来看,并非所有电池都被纳入到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内。从目前征税的范围看,国家主要是站在环保的角度,对一些有污染的电池征收消费税,而对无汞原电池、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锂原电池、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全钒液流电池免征消费税,这也体现了国家支持环保、推动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新能源电池发展的趋势。

  对于铅蓄电池行业来说,消费税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成本,而企业则可能以提价的方式,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过去,铅酸蓄电池在整个电池市场份额占比较大,而锂电池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消费税开征后,铅酸蓄电池的价格优势会略有降低,这也会让锂电池等新型电池更具市场竞争力,推动市场竞争,加速行业洗牌。

  由于近年来我国电池企业技术装备升级、加大环保设施投入等原因,企业利润已微乎其微,纯利润甚至仅有1.5%-3%左右。在本就微利的情况下征收电池消费税,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击。目前,电池行业大约有200万左右的从业人员,未来的生存形势也将更加严峻。

  目前铅蓄电池行业的主要污染源仍集中在非正规的小企业、小作坊中,在经营过程中也存在大量偷漏税现象。对一些非法小企业而言,征收消费税等于人为地增大了不含税电池和含税电池之间的价差,使得他们的生存空间有所拓展,行业集中度增加。

  因此,开征电池消费税,将进一步挤压正规企业的生存空间,与小作坊相比,正规企业在价格上将处于竞争劣势,甚至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亟需重构公众对铅蓄电池行业的认知

  国家对电池行业征收消费税,更多是出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考虑。从发展的角度看,不牺牲资源、不牺牲环境的初衷是好的。但当前大多数人对铅蓄电池行业还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这是一个高污染的产业。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卷绕电池、碳纤维电池、铅碳电池等先进铅蓄电池的出现,提升了铅蓄电池的性能。这些新型铅蓄电池技术稳定、可靠,将是未来储能的重要方式,也将会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应用。

  自2012年颁布《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以来,我国铅蓄电池行业的环保水准已经得到显著提高,通过对环保落后设施、落后产能、厂址卫生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等方面的整治,行业队伍中优胜劣汰基本完成。我国铅蓄电池行业的清洁生产实际运行质量已与国际同行先进标准接轨,铅蓄电池行业的污染问题已基本解决;铅酸蓄电池报废后,经过回收冶炼,可获得大于99%的铅重复利用率,我国废铅年再生约150万吨,约占年耗铅量30%,符合循环经济理念。

  国际发达国家均没有对铅酸蓄电池开征消费税,也不将铅酸蓄电池列入污染产业,而且是政府支持的可循环利用的绿色环保产业。

  同时,铅蓄电池可以细分为很多种类,而此次征税的规定并未对此进行区分对待。这也就造成了很多近年来新研发的、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铅蓄电池,也需要缴纳4%的消费税。我国电池行业正在进行全面转型,如果全面征收消费税,对正规企业的发展和新型电池产品的研发都会形成阻碍。

  在征收电池消费税的过程中,国家应对新研发产品进行分类征收,以鼓励先进技术的发展。同时,应加强对非正规企业的管理,推动电池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征收电池消费税凸显行业立法缺位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一些新行业、新产业相继出现。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可能会进入一些新的领域和新的业态。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这些新兴领域和行业,企业将无法顺利完成转型和升级。

  有业内人士认为,对电池行业征收消费税是立法缺位的一个典型实例。政府部门应该依法行政,并以人大立法作为行政的根本依据。在没有进行立法的前提下,对电池行业征收消费税,将不利于电池行业的发展。

  同时,业内人士也认为,征收铅蓄电池消费税是为解决环保问题,应纳入环保法,并非消费税政策范围。

  除了对消费税政策调整的关注之外,还有一个问题也应引起大家的注意,即税收法制化的进程。建立起一套完善而合理的税收制度体系,将所有征税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细化征管程序、征收范围和税率。

  从立法程序来看,无论财政部、国务院还是人大立法,都要经过“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开门立法”的步骤。要履行这些规范程序,就必须让专家、公众参与进来,召开座谈会,公布草案,讨论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应该调、要怎么调,汇总各方的意见进行考虑。

  经过这样的过程后,虽然政策的出台可能会慢一些,但更能体现民意,反应公众意见;政策也会更科学,更容易执行,更易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错误决策的几率就会更小。(来源:电池中国网)

共 1 页 1 条数据
  • 分享: